论坛

郑玉峰
       北京大学教授

吴成铁
       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研究员


本次论坛将邀请行业杰出青年和优秀青年学者,讲述前沿热点研究成果,介绍成才过程中的经验教训,和青椒们面对面真诚对话,给予职业规划建设性意见,引导生物材料领域广大青年科技工作者开展科研创新,促进我国生物材料青年学者们学术合作,推动我国生物材料技术与产业快速发展。

王迎军
华南理工大学教授

孙  磊
国家药监局医疗器械技术审评中心主任

张胜民
华中科技大学教授
 

张  凯
四川大学教授

杭  飞
华南理工大学教授


作为开发新工具、新标准和新方法来评估受监管医疗产品在其全生命周期的安全、有效、质量和性能的科学,监管科学源于监管部门的使命和需求,基于确保产品安全有效的科学证据,为监管决策提供合理依据。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已于2019年4月启动了监管科学行动计划,并已在四川大学和华南理工大学等创建了多个监管科学研究基地。

为加强监管科学与生物材料的结合,进一步促进我国医疗器械生物材料的创新研发、临床转化与产品突破,本论坛将从探讨药监部门对监管科学的需求;创建具有中国特色的监管科学体系;评价生物材料与其终产品安全和性能的科学方法、标准和工具;以及监管科学作用于创新医疗器械生物材料产品转化等方面特邀相关领域的专家进行报告、研讨和交流。

本论坛将以邀请报告和专题讨论会为主,辅以现场问答等形式进行研讨。特邀报告人包括中国工程院、美国国家工程院外籍院士张兴栋教授、中国工程院院士王迎军教授、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医疗器械技术审评中心孙磊主任及相关监管、生物材料和临床领域专家等。

 

高长有
浙江大学高分子系教授

李玉林
华东理工大学

计  剑
浙江大学


生物材料与机体的作用过程是动态的,涉及多种细胞和分子相互作用的复杂过程,包含机体炎症反应和免疫调节。适度的炎症反应作为组织损伤后触发的应激反应,发挥着杀死病原微生物、清除受损细胞、促进组织后期修复再生的重要作用。免疫不足或者免疫过度均不利于机体的修复与再生。尤其是过度的炎症反应会造成非正常的细胞凋亡和组织损伤,进一步加剧受损组织的炎症反应程度,增加炎症持续时间,阻碍组织修复与再生过程,甚至影响组织器官功能。多种疾病和组织损伤如红斑狼疮、骨关节炎、心机梗死、神经瘢痕、糖尿病、皮肤溃疡等均与过度免疫密切相关。

“材料生物学”,是我国生物医用材料科学家刘昌胜院士,结合生物医用材料科学发展趋势和关键科学问题,于2017年首次提出的重要生物医用材料概念。倡导聚焦材料理化性能对多尺度生物效应的影响,强调通过材料因素调控组织再生微环境,进而提高生物材料的组织再生修复效果,已逐渐发展为融合材料学、再生医学、材料基因工程等学科的前沿交叉学科。

本论坛将重点讨论具有免疫或炎症调控性能的新型生物材料、炎症调控智能载药系统,及其在各种疾病治疗中的应用及作用机理。“材料生物学”将结合生物医用材料科学发展趋势和关键科学问题的最新发展,广泛交流,共同助推该原创性领域的发展。

郑玉峰
北京大学教授

赵德伟
大连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教授

常江
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研究员

关绍康
郑州大学教授

杜昶
华南理工大学生物医学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


本次论坛将邀请行业知名专家,就材料生物适配科学问题进行研讨和交流,重点围绕力学适配、降解适配和组织适配三个方面,研讨金属类、无机非金属类及高分子类生物材料的功能化设计及生物适配基础科学问题,促进生物材料科研工作再上新台阶,推动我国生物材料技术与产业快速发展。

赵毅武
北京纳通科技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

郑裕东
北京科技大学教授

周长忍
暨南大学教授

王秀梅
清华大学教授


绿色生态和民生福祉作为“十四五”经济社会发展指标的两个重要类别,是临床医学与健康这一科技前沿领域攻关的重点方向之一。绿色生物材料一般源于生物质,制造过程能耗低、污染小,其临床研究与医学应用,结合了多个前沿领域和学科,高度符合“绿色”与“民生”的需求。针对绿色生物材料的未来发展前景,本分论坛邀请了国内来自高校、研究院所、医疗机构及企业等多方专家、学者,进行该领域内前沿研究热点、临床应用趋势以及成果转化现状的成果汇报及讨论交流。

曹晓东
华南理工大学教授

游正伟
东华大学教授


水凝胶具有与人体相似的组成和特性,与活性因子和细胞良好的相容性,已经成为最活跃的生物材料之一。本论坛拟就水凝胶的分子设计、构建、构效关系,力学、刺激响应、自愈合等特性的调控,与细胞的相互作用,及其在组织修复再生、药物控释、细胞递送和3D打印等医学领域的应用展开广泛的讨论。近年来,以水凝胶、纳米复合弹性体等为代表的生物电子材料磅礴兴起,通过构建各种可穿戴、可植入器件,对生命体征和生物电信号进行实时监控和调控,实现对人体的健康评估、疾病预警和医疗辅助,已经成为了医学工程的新兴方向。本论坛针对上述两大类重要的生物材料,搭建一个深入交流的平台,促进多学科交叉合作,推动相关新兴领域的融合发展。

张兴栋
四川大学

刘斌
国家药监局医疗器械技术审评检查大湾区分中心

朱赟
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


近年来,重组人源化胶原蛋白生物新材料凭借良好的生物安全性和生物相容性,被广泛应用于血管内皮、子宫内膜、创面、口腔黏膜修复等多个生物医学领域,造福于人类健康。本论坛将重点围绕人源化胶原蛋白生物新材料,聚焦人源化胶原的研发、应用、监管及产业化发展,深度研讨分析人源化胶原蛋白产业的研究方向。欢迎相关领域的专家学者们参加本论坛学术交流,共同推动我国人源化胶原蛋白生物新材料产业高质量发展。

酒店预订

预订.png

重要日期

2021年01月25日:第一轮会议通知

2021年03月22日:第二轮会议通知并开始提交论文摘要

2021年06月19日:论文摘要截止提交

2021年07月19日:第三轮会议通知

2021年07月30日:发出论文接受状态通知并接收注册

2021年09月30日:提前注册截止

2021年10月11日:大会报到

2021年10月12日:正式大会

联系我们

注册咨询 
周 杨 028-85417078                        zhouyang@csbm.org.cn 

招商咨询 
周 航 028-85417078 18937669898 zhouhang@csbm.org.cn 

大会节目咨询 
杨凤怡 028-85417078  yangfengyi@csbm.org.cn 

发票咨询 
叶润宏 028-85417078 15228868232 yerunhong@csbm.org.cn

酒店预订
崔晓蕾   13917237763   sally.cui@sheaststar.com

Copyright © 2018.中国生物材料学会 备案/许可证号:蜀ICP备2020031409号